台南永康青商會特友會月例會台南科工區文化之旅



旅遊日記:1020331日,星期日


天氣:多雲偶陣雨


年齡:4歲個1月(辰伃)+36週(聖澔)


學校:愛森堡小班(檸檬班)


 


【南科考古文物陳列室(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曾有人形容,台灣東部是遺址寶庫,走在花東海岸公路上,隨時可能踢到寶。這句話在台南平原也很適用,在廠房林立的台南科學工業園區,從民國84年至今共發現68處考古遺址,園內成立有考古文物陳列室,開放遊人認識南科遺址。


         地跨台南縣新市鄉、善化鎮和安定鄉的台南科學工業園區,面積廣達千餘公頃,民國84年園區著手籌建開發,便陸續發現考古遺址,當中並有31處遺址配合開發進行發掘。這些出土的文化層以大坌坑文化最早,並有牛稠子文化、大湖文化、蔦松文化、西拉雅文化和漢人文化等共六期,距今約4800~200年左右。在南科東北端發現的大坌坑文化,距今4800~4200年,當時人類已有農業行為,栽培稻米、小米,還豢養狗,從魚貝等遺物可知廣泛利用海洋資源,可見貝刀和貝類飾品,並使用澎湖的橄欖石玄武石製作石器,已有馘首和爭鬥等武力行為。


        距今4200~3300年的牛稠子文化,分為鎖港期和牛稠子期,前者出土器物以紅褐色砂陶為主,其特色為粗繩紋轉為細繩紋;後者可見稻米、小米和豆類等農作物,貝類遺物漸少,並出土有磨棒等製作工具和廢料,陶器多為素面,開始使用大甕來埋葬嬰兒遺骸,與大坌坑文化相同採仰身直肢葬,成年人也見拔牙。


        大湖文化距今3300~1800年,以灰黑陶的出現是特色,區分為大湖期、烏山頭期和魚寮期。前者石器減少,灰黑陶比例增加,以罐和帶沿盆等器型為主,甕棺轉為直立型,墓葬偶見礫石覆蓋臉部儀式;烏山頭期文化數量最多,仍可見陶甕棺,少見飾品陪葬;後者可見貝類和獸骨遺留,持續使用石英砂岩精磨之巴圖型石斧。


進入鐵器時代的蔦松文化距今1800~500年,分為鞍子期、蔦松期和看西期。前者在園區發現的生態遺物,以稻米、薏苡和貝類為主,已開始出現鐵器,陶器多為素面紅陶,並有人頭形陶偶,甕棺消失,但遺骸下方出現陶片鋪陳;蔦松期多數工具為鐵製,有魚鉤、槍頭和箭頭等,發現有骨環、陶環等陪葬品。近代以西拉雅和漢人文化為主,台南平原為西拉雅族活動區域,南科發現的遺留物包括紅褐色夾砂軟陶、硬陶和瓷器,並有雕刻鹿角、玻璃珠和環等飾品。


轉載自:聯合新聞網http://travel.udn.com/mag/travel/storypage.jsp?f_ART_ID=37285


 




南科考骨文物陳列室(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台南科學工業園區


 




↑↓導覽人員解說南科遺址





 




大坌坑文化出土的犬隻遺骸-南科考骨文物陳列室


 





↑↓陶甕棺和陶器-南科考骨文物陳列室







 


【樹谷生活科學館】:


樹谷園區是一座結合科技、生態、藝文共生的工業園區;該園區為台南市政府委託奇美集團旗下聯奇公司負責開發管理,全區面積約247公頃 ,其中有近100公頃 做為綠地及公共設施。而即將開幕的生活科學館,與國際音樂廳、運動休閒中心、考古博物館等,都是園區內著名的公共設施。樹谷園區表示,「生活科學館」是一座寓教於樂、著重互動展示的科學教育博物館,可帶領觀眾一探地球億萬年來生物演化的歷程、台灣史前文化、全球科學發展,是適合親子同歡、師生學習的場所。


樹谷生活科學館特色包括:一、「骨頭」收藏全國最多,包含遠古的恐龍、猛獁象到人類,可從骨頭探索生物演化的奧秘。二、生命起源到科學演進完整呈現;從生命起源、滅絕、人類進化到文明與科學,探討生命與環境的關係。三、「多媒體導覽」全國第一;運用平板電腦或智慧型手機即可下載科學館APP3D呈現古生物的原貌,可360度觀察,並透過互動加深理解。




樹谷生活科學館-台南科學工業園區



 



 



↑↓導覽人員解說古生代泥盆紀的鄧式恐魚-樹谷生活科學館




 




特暴龍-樹谷生活科學館


 






 


猛瑪象:


        已滅絕的猛瑪象,在北美洲及歐亞大陸北部發現有牠們的骨頭及冷藏的屍體,而最保存完好的是在西伯利亞。已知最古老(15萬年前)的真猛瑪象是藏在歐亞大陸的利斯冰期礦床。牠們是衍生自草原猛瑪象。真猛瑪象於更新世晚期從大部份分佈地消失,在弗蘭格爾島上仍存有一族侏儒化的真猛瑪象至約前1700年。




↑↓新生代猛瑪象-樹谷生活科學館




 


劍齒象:


        已滅絕的哺乳動物,為長鼻目、真長鼻亞目、象小目、象總科、劍齒象科的一個屬。它們生活在距今1160萬-11,000年前,地理分布僅限於亞洲和非洲的部分地區。




新生代劍齒象-樹谷生活科學館


 


雕齒獸:


        是一屬與犰狳科有關,生存於更新世的大型及有裝甲的哺乳動物。雕齒獸外型及體重有點像金龜車,但較為扁平。雕齒獸估計是草食性的,以草及其他近河流的植物為食物,牠有可能每一小時只行走12里。雕齒獸的外表就像早期的甲龍下目,這可算是不同分支的趨同演化至相似形態。




↑↓新生代雕齒獸-樹谷生活科學館



 










 


六分儀:


        在測繪和船舶通信導航中,是由分度弧、指標臂、動鏡、定鏡、望遠鏡和測微輪組成,弧長約為圓周的六分之一,用以觀察天體高度和目標的水平角與垂直角的反射鏡類型的手持測角儀器。廣泛用於航海和航空中,用來確定觀測者的自身位置。




↑↓六分儀-樹谷生活科學館



 




 


 


南科考古文物陳列室:


地址:台南縣新市鄉南科三路9號二樓


電話:065050905


 


樹谷生活科學館:


官網:http://www.tvsm.com.tw/wSite/mp?mp=LifeS


住址:台南市新市區中心東路12


電話:065894800


開放時間:每週二至週日:AM0900PM1700(每週一、除夕休館)


 


 


延伸閱讀:


部落格文章.總覽


【旅遊.足跡】總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柱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